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
在小班生活中,总有幼儿会发生打架的现象。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吧!
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第一篇】: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
入园的一个多月里时不时的会有孩子 眼泪汪汪的过来告诉我:“刘老师,萱萱打我。”萱萱小朋友打人的问题曾让我很是苦恼,每天要对她投入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关注度。
一天,运动结束小朋友们小便洗手喝水后拿到自己的玩具 找好朋友一起玩耍,有的在走廊里玩耍,有的在教室里三三俩俩的在一起聊天,气氛十分融洽,和谐,连平常一直在哭的遥遥和王晨怡都笑的很开心。过了一会儿,突然吴诗恒大哭了起来,我连忙走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吴诗恒一边捂着脖子哭一边指着萱萱说“她打我”,我把吴诗恒的手拿开一看脖子上有一个伤口,我看了看不像是手抓的,又问了问才知道是萱萱拿手里的长积木打的。让阿姨带吴诗恒去保健室消毒后我问萱萱为什么要打人?结果她特别委屈的一边哭一边说“是他不乖,他抢我玩具 ,我打他。”于是我告诉她说“他抢你玩具是不对,你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帮你拿回来但不能动手打人,你想想如果你的脖子被小朋友打破了,你疼吗?”“疼”她立马回答我说,于是我又继续引导“所以被你打的小朋友也会疼啊。下次小朋友抢你玩具怎么办?”她说“告诉老师”。等到吴诗恒回来后我让萱萱和他道了歉,于是他们有各自去玩了。
后来几天萱萱小朋友没有再打人,有几次是被我及时制止又强调有事情要找老师,不能动手打人。慢慢地,她遇到事情自己主动来向我寻求帮助。我心里感到很欣慰,觉得她还是蛮懂事的,老师的话会听,但是几天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这一次是在吃完午饭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玩耍时。郭集家、萱萱、王正阳三个人在一起玩王正阳的小火车,刚开始时玩得挺好,过了一会儿郭集家哭着跑过来告诉我说萱萱咬他,我一看,手上有着两排深深的牙印,我很是生气,萱萱不打人了怎么又开始咬人?这次不等我问萱萱她便跑过来又是很委屈的哭着说“是他不乖,他抢王正阳的玩具,我打他。”我看着她那委屈的样子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了,原来这次她是在“见义勇为”啊!只是在她认为表现不乖的孩子便要打。我蹲下来对她说“郭集家抢别人的玩具是不乖,下次你想帮助别人就过来告诉老师好吗?老师帮你们解决。如果你动手打人或咬人小朋友会受伤的,他的爸爸妈妈也会心疼的。”听完我的话后萱萱眼里还是满含泪水但是她认真地点了点头。
事后我便想,其实萱萱她不是那种主动攻击别人的小朋友,每次她打人都是因为别人抢她玩具或她认为小朋友不乖的时候,甚至有时她是想帮助别人,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伤害别人只是她采用了打人、咬人的办法来解决她遇到的问题。于是我想她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为什么会选用“暴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呢?是不是她自己在家里犯了错误父母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的呢?所以我决定给萱萱的妈妈打电话了解一下情况。
首先,我把萱萱在幼儿园 的情况像她妈妈做了简单的介绍说明;接着我问她妈妈当萱萱在家里犯错时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妈妈告诉我通常他们会很严厉的批评她。于是我告诉妈妈说“其实,萱萱还是很懂事的,你好好和她说她会听的。如果她犯错了,家长 便严厉批评或者打她便会在无形中让她形成‘不乖的孩子就要打’,这种错误的认知,增加她的攻击性行为,这对她的认知发展和性格养成都是不利的,我们要采用鼓励为主的方式,做对的事情要表扬,做错了事情要引导。”萱萱的妈妈听了以后说“好的,刘老师,我们知道了,回来我们会好好和她说的”。
经过我们和萱萱家长 的共同努力,不断的引导,现在的萱萱已经很少动手打人了,遇到事情就像老师来求助,进步很明显。看到她现在和班里的小朋友开心的一起玩耍,由衷的感到欣慰。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坏孩子,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善良美好纯洁的,同时我也意识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引导是很重要的。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作为幼儿园 老师要去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在他们走错路是引导他们回来,在他们迷茫时为他们点亮一盏灯。
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第二篇】: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问我:"老师,孩子说有个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 这两天我们孩子都不愿意来幼儿园了。"我听后忙问:"孩子说打到哪里了?因为什么打的?"
"我们孩子那么小,他怎么说得清楚?反正你们老师给我多注意着点就是了,另外别让他们挨着坐了。"我说:"好的,我会关注的。"
这时XX的妈妈正好送孩子来幼儿园,为了不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我连忙说:"又来了一个乖宝宝,快和妈妈再见吧!我们去洗手。"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小班的孩子真的会故意打人吗?我想对家长们说:"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想法去评价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善良、纯真,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正像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里,没有仇恨、嫉妒、报复、虚伪、欺骗。只有真实情感的表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是喜欢,生气就是生气,但过后马上又会忘记,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我最该向孩子们学习的优点。比如:"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打架了,跑过来告状,相互埋怨非常生气,老师有时会说:好吧,你们两个人就不要在一起玩了,免得再打架。可是事情过去不到五分钟,他们又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玩起来了。而且还是最好的朋友,越不让他们在一起玩,他们会越好。"所以说:"孩子们都不计较我们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于怀呢?"
再说,小班孩子规则意识还不强,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入厕这个环节,刚开始孩子们不懂的排队,一到厕所就往前面挤,时常听见孩子们说:"老师***小朋友推我,***小朋友打我。"如果我们老师不正确分析,盲目批评指责,势必会误会孩子。如果家长偏听偏信,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错误诱导势必会使孩子犯错误。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他们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现实与想象还分不清,有时会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家长误以为真。还有的家长会使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来对幼儿发问,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老师厉害不厉害?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小朋友打你了吗”?
小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况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所以请家长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第三篇】: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
小班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差,有时候因为抢玩具或者一点点矛盾就会争执发生就是动手打架。
观察情况:
俊逍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很活跃,脾气倔强。总会有孩子来给他告状,“老师,郝俊逍打我”“老师,郝俊逍,抢我玩具”“老师,我不喜欢和俊逍挨着”有时候确实看到俊逍会去打小朋友,让我们很头疼,有时候生气了也会去训他。
实施措施:
观察了解后,我首先找到孩子的家长,发现俊逍的奶奶特别稀罕孩子,在我和她交流孩子打架的情况时,他奶奶特别护着自己的孩子。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和他妈妈沟通交流后,她妈妈说在家要多多和她说一下,也和老人沟通一下!我还和俊逍说了打架的坏处,告诉他这样子小朋友们就不会和他玩了。
实施效果: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工作的配合,对孩子的教育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现在的俊逍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打人,变得十分温和了,现在能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愉快的做游戏,参加各个活动了。这就是进步!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俊逍会越来越乖!
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第四篇】: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
案例背景:
我园开展为期一周听评课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热情极高的孩子们时,多位老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草草收尾。活动后多名老师反应在班级常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经验,希望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找出有效办法使孩子“听话”些。于是我们就“如何建立班级良好常规”开展了一次针对性的教研讨论活动。
教研活动后有老师反应说:“把活动中交流学到的经验用到班级常规管理上,孩子们真的“听话”了些,特别是中班孩子,以前本来就乖,现在更听话了。”老师的话是对教研活动成效的肯定,有了成效自然是好的,但在暗自窃喜取得活动成效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隐隐的担忧,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起这一“成效”。
案例描述:
这天因天气原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受限,中班孩子开展起区域活动。我以“路人”的身份,细细观察着美发区和图书角的孩子们,活动中的孩子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为了不打扰孩子们建立起来的美好氛围,我尽量放轻脚步和动作幅度。图书角里方琦正在取书,我走过去,想看看孩子拿的什么书,却不小心脚踢到书架,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我看向方琦,孩子的动作停顿了下来,刚拿起的书又放下,有些许紧张的看着我,似是担忧自己做错什么,也像是在得到允许。我连忙用动作提示他可以看,孩子犹豫了会儿,脸上露出笑容,终于还是拿起那本书轻轻的走到好伙伴身边坐下,安静的阅读起来,我为自己打扰到孩子暗自自责,于是离开图书角。
离开途中路过美发区,跟图书角一样,孩子们有序的开展着活动,不吵不闹,不争不抢,看上去倒是一番和谐的景象,可心里总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对劲,觉得怪怪的。于是细细观察起来,蒋子淇正在帮陈语梦理发,一会儿拿梳子梳梳头发,一会儿拿玩具吹风吹吹头发,忙的不亦乐乎,一阵忙活后又搬来“烫发机”进行美发环节,一个个塑料小夹子被夹到陈语梦头发上,由于夹的位置高低没掌握好,陈语梦的脸上出现头发拉疼后的痛苦表情,可她没有制止,一直极力忍着,直到美发过程结束,看着夹子上被拉掉的几根头发,我和孩子交流起来:
问:“游戏好玩吗?”
答:“好玩”
问:“夹子夹在头发上会疼吗?”
答:“扯了会疼”
问:“那该怎么办?”
答:“我忍着,老师说不可以太吵,我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听完孩子的回答,我顿时明白过来之前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感觉是什么,那就是孩子们太“听话”了,区域活动本该是孩子们自主游戏,自由发挥的舞台,可“听话”这把无形的枷锁不经意间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言语、表情和自由表达的心。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讲述了一次区域活动中的两个小片段,两个片段角色不同、地点不同,看似毫无关联,却都以实例的形式,反激着当今家长、社会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时常挂在嘴边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言论。其实类似的情节我们并不陌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幼儿园班额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超员现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加大,在幼儿园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听话”“乖”“安静”成了老师口中的常用词汇。很多家长来园接孩子,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在幼儿园听话了吗?”赞扬别人家孩子说“你家孩子真听话”,自己孩子做事批评时总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很多家长眼里“听话”意味着省心、不惹麻烦,“听话”也无可避免的成了家长口中的常用语。
本案例依托的背景是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虽说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大趋势下的误导,与教研活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本次教研活动无疑成了催化剂,由于没有客观分析各班实际情况,没有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致使这种误导不断的盲目前行。
案例反思:
生活中,经常有老实听话的孩子杀人或做危害社会的极端事件的新闻被人们谈论,每每听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让人痛心不已,也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吗?听话、顺从、不惹事真的就是好孩子的标准吗?
蒙特梭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此类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的控制他的作为,自动的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的受教师干涉、禁止,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之所以“可怜”,是因为他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颓丧、萎靡不振和逆来顺受,而一遇危机,连最低限度的一些骨气,都拿不出来。因此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
综上所述,听话自然不能算作是好孩子的绝对标准,因为,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有可能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缺陷。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
《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孩子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不能只关注安全,把一切工作都围绕安全开展。我们应该尝试在理解尊重中走进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尊重孩子的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而又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方面应做到的是:在组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要避免盲目性,应该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方向,不断的引领教师学习《指南》、《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深思、挖掘其内涵,正确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我们科学的育儿知识,以点带面,让长久以来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思想枷锁真正得以打开,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获得原该属于他们的自主、自由。
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第五篇】: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
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入园后,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
尽管老师尽心的看护,有的孩子有时还是为争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小心会碰到别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孙元魁的奶奶来幼儿园问我:“老师,谁是杨一凡?昨天我的孙子说杨一凡打他了,今天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杨一凡进来了。一进门就说:“老师早” 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杨一凡早”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杨一凡?你打他了?”她指指自己的孙子说。杨一凡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说“我没有打他”。 杨一凡妈妈说“杨一凡,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杨一凡很委屈的说“我没有打他” 。
看到这,我觉得杨一凡被冤枉了,因为他好几天没来上学,再就是平时他真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他都会说以后我不敢了、我听话;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据理力争。
针对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
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师有关打架的教育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